辅助生殖技术的控制性促排卵的应用

在辅助生殖技术的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,卵泡成熟前可能诱发黄体生成素高峰,使卵巢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前过早向黄体细胞分化,血清孕酮水平过早升高,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早黄素化。PL的诊断标准目前仍存在争议,多数学者认为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注射日或注射日之前血清 P≥1.5ng/ml(4.755nmol/L)可诊断为PL;也有观点提出以P(ng/ml×1000)/雌二醇(E2)(pg/ml)比值≥0.55或P/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数的比值>0.32诊断PL。不论采用何种标准,卵泡期提早升高的P是诊断PL的关键。异常升高的P可改变子宫内膜E2和P的受体水平,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,降低胚胎着床率和妊娠成功率。


PL在COH过程中并不少见。据报道,新鲜周期的体外受精中PL的发生率可高达12.3%~46.7%。因此,应重视COH过程中 PL的预防。目前PL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,多种因素与PL的发生密切相关,包括不同COH方案、COH过程中人卵泡刺激素的使用剂量、获卵数和血清E2峰值水平等。针对PL发生的不同机制,临床上预防PL的措施多样。对PL发生的可能机制及现有的预防措施做一综述,着重对各种预防措施的利弊加以分析,以期对COH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PL提供科学依据。


自然周期中也存在卵泡提早黄素化的现象,但在COH周期中,PL的发生率明显升高,具体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。根据经典的卵巢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学说,在FSH 和LH的作用下,颗粒细胞内孕烯醇酮合成P,P再跨膜进入卵泡膜细胞,在17α-羟化酶的催化下转化成雄激素。因此,普遍认为PL的发生与COH周期中提早出现的内源性LH峰和超生理剂量的FSH作用有关。FSH可刺激多卵泡募集,同时上调卵巢皮质内3β-羟基类固醇脱氧酶的表达和活性,促进颗粒细胞内孕烯醇酮向P的转化,连续高水平的FSH刺激导致短时间内产生大量P,超过了卵巢的转化代谢能力,因此,P聚集并渗漏入血。此外,还有学者认为PL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相关,PL发生是卵泡发育不良的一种表现,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。


出自《辅助生殖技术控制性促排卵中过早黄素化的预防策略》作者江欢,徐楗荧.

联系我们

全国咨询热线

  • 手机:020-8413 8131
  • 地址: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大道东8号广州国际采购中心1118室
  • 邮箱(E-mail):zhenghe@expozh.com

主办单位

合作单位

关注我们

扫一扫,关注微信

扫一扫,马上报名

 粤ICP备14058608号 Copyright  @  2023  广州正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


技术支持:联享品牌网站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