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,全球科学家耗时13年才绘制出首个人类基因图谱。如今,国产测序仪将单次全基因组检测成本压至3000元人民币,部分靶向测序甚至不足千元。这得益于技术的三次突破:一代测序的“手工雕刻”模式被二代测序的“流水线作业”取代,而国产化浪潮进一步打破垄断。例如,华大基因2024年推出的DNBSEQ-T20测序仪,单次可检测5万份样本,使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成本降低40%,让县域医院也能普及这项技术。正如《自然》杂志评价:“测序费用的下降速度,比手机芯片的摩尔定律更迅猛。”
当肿瘤基因检测价格从3万元降至3000元,改变的不仅是数字,更是无数患者的命运。北京协和医院2025年数据显示,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肺癌靶向治疗,患者五年生存率从19%提升至42%,而治疗费用仅为化疗的一半。在产前筛查领域,无创DNA检测以1800元的均价替代了2000元/次的唐氏筛查,准确率却从70%跃升至99%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罕见病领域: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通过“10万例基因组计划”,将确诊时间从平均4年缩短至4周,人均诊断费用下降58%。这些变化让基因检测从“高端定制”变成医保覆盖的常规项目。